Skip to main content

 路由器设置 > 新闻资讯 >

对学生创业的重新认识

2013-12-15 01:56 浏览:

   今天参加了我学生时代最后的一次互联网大会, 貌似距离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章已经很久了,期间经历过很多事情,让我对于移动互联网,对于创业重新有了认识了,结合自己从09年开始的一些经历(包括期间一次真正的创业),分享一些我的体会给西电热爱移动互联网的童鞋,希望能对家有帮助。文章主要围绕学生时代如果想做项目(就不提创业了,这个对于大多数来人并不合适)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找到靠谱的人组建的团队、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果真正想创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等。

            一 该做什么

             我觉得最靠谱的学生项目,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入手,你自己热爱什么,你自己发现什么东西用的不爽,这个需求是不是大众需求,如果是大众需求,就可以果断的定方向,尤其你如果是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你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最好你是对这个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的人。比如你发现你是个宅男,经常打游戏,来不及吃饭,你想在网上订餐,你想那我来搞一个吧,你发现没技术,经过咨询技术大神网上找了一套开源订餐网站模板,买了盛大云的账号,充了100块钱,心想先做一个月的吧,一个月后也许就不打DOTA了,你找了几个宿舍都有这个需求的哥们,大家被你拯救宅男的豪情所感动,加入了你的产品团队。有的负责联系商家上外卖项目,有负责的送外卖,这个项目使你们没有时间打DOTA了,反而让你们赚到钱了,仿佛看到了迎娶白富美的希望。后来,你们又想其他学校的宅男的需求也需要解决,西电的目标太小了,你们的目标改为拯救全国的宅男,这时候风投找到你们,深深被你们感动,投了你们一大笔钱。你们一所所学校的扩展,离迎娶白富美的目标越来越近。曾经有个上海交大的团队真的这么干了,他们推出了一个叫做“饿了么”的网站,经过五年的发展,他们获得了C轮2500W美金的融资,估值一亿美金,离拯救全国宅男的目标越来越近,离十亿美金的公司也越来越近。也曾经有个叫“余佳文”的爱折腾的广东大学生,发现经常不知道今天改上什么课,所以他想做一个课表应用,为了彰显于其他课程表的不同,他取名叫做“超级课程表”,找了一帮有同样需求的技术宅男和运营美女一起做,不管团队的人怎么劝说他加其他的功能,他坚持死磕课程表,要做中国最好的课程表的应用,一个叫做朱波的华为副总裁(曾经做过上市公司,虽然做上市了,但是却没转到多少钱,所以抱着创业就意味着能够赚大钱的童鞋理性一点,中国几万家企业才有一家能在海外IPO的)找到了他们,看好这个倔强的小子,给他了一笔钱,帮他们对接了很多学校的教务系统,于是一年后,他们完成了B轮融资,貌似是一个叫做红杉的(该资本投了几十家上市公司)投了几千万的B轮,瞬间逆袭成功。

         这次互联网大会,我看了附录的项目简介,有两个项目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一个是交大的OFFER小助手,一个是做手机发烧友的垂直社区。我没去看具体的产品,无法评论,但从需求上来说是适合学生的项目来做,一个帮助想获得好OFFER的找工作狗提供有效的信息,我猜可能是个微信的公共账号。一个是一个手机发烧友做的垂直社区,我猜做这个的应该是手机发烧友,貌似他们已经成立公司了,虽然社区不是随便应该碰的东西,社区需要慢慢花很多精力运营,垂直社区下厨房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建立了一套自增长的机制,由于是豆瓣出来的PM,对社区产品的特性很了解,现在他说下厨房即使半年没有人运营也有能够自己增长。所以选择需求的标准是单点突破,解决某一个需求,而不是什么都干。

        什么项目,学生不能做,那种对接上下游很重的产品不能做,比如O2O:这是资源导向性的项目。他们相当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点已经很难做,更何况他们需要大量的商家在你的app上登记、更新。而后者偏偏是需要大量社会资源,我们往往无法凭借“努力”就能补上的短板。作为产品经理,不能随便被所谓的"有资源的人“忽悠,要对团队负责,如果之前没有合作过,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承诺的资源,记住”即使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资源这东西没兑现之前都不靠谱。

        技术导向型的团队,利用自身在实验室的工作而获取到的特殊技术,想转化成面向用户的产品,而这样的团队往往是失败的。技术仅仅一种实现产品需求的手段,人们并不需要活在技术中;观察市面上流行的app,并不需要多厉害多高超的技术,他们抓住的是用户的最不舒服的场景,提供最贴心的功能。同时,技术导向型团队更多是“工程师”思维,为了实现功能而去做功能,缺乏设计和用户体验,用户还没体验到该技术的厉害,就早已关掉应用了。 
另外说一下,技术导向而成功的项目,一般具有2个特征:1是技术做到极致或行业内顶尖;2是面向的用户群不是普通大众,而是第三方开发商。清华的face++团队是这样的例子,他们拥有优秀的人脸识别技术团队,他们把技术做成开放接口供其他第三方调用。这种类似PaaS(平台即服务)的做法,是技术型创业团队要好好参考的出路。硅谷是号称工程师文化的, 陈士俊的YOUTOBE 13个月20亿美金卖给了谷歌,他的团队就提倡工程师文化,工程师来主导产品,他第二次创业的AVOS,研发团队核心在中国,之前做了美味阅读和美味书签,我用了一下很难用,给他们的CTO发了封邮件提了很多建议,很明显,这种工程师文化不适合中国,中国的工程师并没有很好的产品sense。后来他们的CTO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做产品经理。如果纯技术导向的团队,最好做TO B的产品,并且找到市场牛人,一起合作,再考虑创业。

       很多机会已经不属于我们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包括中华万年历,包括文件大师,他们能做起来,是因为做的太早了,抓住了用户的一个比较硬的需求,持续的做下去改进用户体验,那时候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应用不多,那时候也还没有牛逼的刷榜团队,甚至手机厂商愿意免费内置他们的应用(因为可以卖的更好),推广上可以借力的东西太多了。但到今天,去做工具已经没有机会了,移动互联网太快了,该做的东西早已经被人做了,而且如今获得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是几块钱,一个产品,如果不是”魔漫相机“那种现象级产品,即使品质再好,不在渠道上下功夫,是很难获得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的,虽然产品品质是前提。我最看好的三个方向,第一,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包括O2O),第二 在线教育,第三 互联网金融。如果去选择工作和创业的机会,我觉得一定要去看这三个方向有没有合适的机会。

      二 怎么做

      一个产品要能够解决一个核心的需求,这个需要产品经理进行深入的思考,什么是这个产品的最核心的需求,产品的设计一切围绕这个需求。比如,一个课表应用,最核心的需求应该是怎么能最快速度录入一门课程,直接导入是最快的,那么能不能有资源直接对接教务处,这样是最方便的,如果不能,在交互上如何简化输入流程,每减少一步,都会更方便用户,如果没必要登陆的功能,没有必要强制用户先注册才能使用,可以让用户先使用最核心的功能爽爽,等需要评论等功能再弹出登陆或者注册的页面。一切的设计,要围绕核心功能,如果核心功能做的不好,不要考虑第二件事,具体可以考虑俞军做产品的十二条法则和张小龙做APP的30条原则。说来挺巧的,课程表最火的两个应用的一个是创新工场投资的课程格子,一个是广东创新谷投资的超级课程表,前者是一个上过非诚勿扰的海归李天放做的,之前他做的项目是计划FM,我当时给他发过简历,大四的时候,那个项目没有做下去,因为中国人实际上不喜欢分享自己的行程,很注意隐私。另外一个是超级课程表,去年一家要在创业板上市的专注于校园媒体的公司三人行想收购我们,我当时几乎用了所有的校园APP产品,包括超级课程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可以直接对接很多学校的教务系统。

       如果是一个以内容为主的产品,重点在于内容这块,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编辑运营团队,趁早放弃吧。那么多的做女性经期助手的产品,为什么只有大姨妈能够拿到一亿的B轮.我告诉大家吧,为了研究明白女性的经期,柴可组织了几十个人的编辑运营团队,专门研究女性的经期助手,在公交车上都在研究,让其他女性乘客投入了异样的目光。运营,最重要的是执行力,可惜在西电,大家都觉得做产品经理,做技术多牛,认为运营是件没科技含量的事情。放下身段能去教室发书签的团队才谈的上执行力,才有做成成功产品的基础,先撇开创业不说。可以了解嘀嘀打车是如何地推,你就知道什么就执行力了。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克制自己或者团队其他人的添加功能的要求,如果团队其他人说了一个功能,你没有去拒绝,证明你离优秀的产品经理还差的很久,哪怕有些争执,你要拒绝他的想法,因为你要对整个TEAM进行负责。所以,产品经理性格最好很强势,但是沟通技巧很重要,怎么能让团队的人信服很重要。

    三 如何组建团队

           如何组建团队是一门学问,在互联网大会上,剪纸团队的王琳学妹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她对这个问题思考很深,我赞同她的很多看法,找到合适的人最重要的是大家的目标要保持一致,至少在某个阶段是保持一致。

          在最初最关键6个月里,经常会发生人员变更。团队某个成员因为个人发展目标并不在此,6个月或者一学期过后,他们会由于现实的压力(保研、考研、托福、GRE)而选择放弃。并且因为这些成员承担着项目某一重要部分,而导致项目不得不中止。除非团队本身的执行力很高,6个月以内已经做出产品。这个很难,原因很简单:社会创业者承担着失败的风险,创业这事对自己的家庭、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校学生创业,他们没有忧患的意识,更多地是试一试的心理。请问,两军对战心理如此,何方可胜? 
         而过了6个月后,项目的产品出来了,这时是队长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项目成败也取决与队长。队长承担着一个这么重要的角色:产品设计、部分技术工作、市场营销、战略发展、团队协调。6个月后产品面向用户、面向市场,技术研发已经变成一个次要的因素,怎么在有限时间内使项目获取到一个好的数据、好的口碑,甚至是好的收入,需要队长超强的前瞻性,指挥好队员的工作。一个好的项目,他们的队长无疑都是杰出的,让人觉得nb的。

     我今天在互联网大会上说了一句话,我们很多项目,要想成功是需要一个牛逼的”LEADER“,他所承担的职责如上面所说。

   四 创业的风险

          即使你有了很好的团队,做的产品也基本OK,你也还面临很多其他问题。你发现如果以公司的方式运作这个产品,你需要一笔天使投资。之前你需要明确团队的股权结构,你之前根本不知道啥是股权结构,也不知道怎么分配。于是,你决定开始找投资人聊聊,却又发现不知道去哪找。你开始混创业咖啡馆,在西安你就发现了一个汇天使咖啡,你报了名,参加了路演。有投资人联系你,要投资你100W占60%的股份,你挺高兴,100W呐,之前哪见过这么多的钱,后来有人告诉你,天使轮最好不要稀释超过30%的股份,否则团队会丧失控制权,你庆幸及时停止,放弃了这个天使投资人的投资。经过你的努力,终于拿到天使投资,并且占的股份不多。你发现小伙伴们开始对工资产生了争执,有的人家庭不富裕,要求市场价的薪水加股票,有的人很理解创业是需要吃苦,主动要求降薪。结果核心的技术大牛走了,你陷入了很被动的境地,是要做下去还是放弃,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大牛,索性自己来做吧,移动开发,前端开发都开始自学,好不容易产品上线了,运营状况也还不错,用户挺多,怎么赢利呢,广告、电商、游戏?结果发现,赚的还不够油钱,根本无法cover住房租,人员工资,服务器成本。你仰天长叹,那些成功的创业故事不是这么写的啊,你陷入了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放弃的抉择中,深深不能自拨。

       文章的最后,提醒各位爱折腾的少年,学生时代最好为兴趣做事,除非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个特别的人,也进行过商业实践,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高中是成功卖过公司的,西安交大的王健大二的时候每个月就能够赚10W。不要被科技博客写的一些创业暴富故事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所蛊惑,你真正创业会知道那些科技博客上很多文章都是经过PR处理过,能让你看到大部分都不是真实情况,包括产品的数据指标。所以,回归到最本质,做出来了能够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就离成功进了一步。还有创业团队太重要了,一定花足够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人,宁缺毋滥,无论产品,技术,还是运营,我指的是核心团队。如果什么都没有,建议不要碰创业。推荐看看这两个视频:http://www.21vc.com/video/576,http://www.21vc.com/video/578,人人网居然不让发链接。

        最后希望在校毕业生在决定是否创业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慎重考虑,毕竟你是应届生的机会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