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企出来,回到老家发展,然后进了一家小企工作,时至今日,已经该公司已经趋于死亡。
之前我比对了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营运模式和文化,也说明了很多东西。从规范来考虑,也从当地的一些情况来考虑,毕竟小城市比不上一线二线大城市,社会福利制度也有差异,包括政府对一些高新产业的政策、支持情况都大不相同。很多东西跟当地政府的态度有很直接的关系。
1.规范
规范方面来考虑,有一些问题存在,跟原先的公司一样,本来的朝九晚五,改成了8:30上班,采用了指纹录入的打卡方式来进行签到考勤,迟到的情况待用扣薪制度,一次10元,第二次20,第三次30,这样的等差数列进行计算,迟到次数多了扣得也就多了。
上面所诉的是考勤规范,另外还有值勤规范,由于是小公司,并没有雇佣保洁阿姨对办公环境进行整理,每天2人一组进行办公室清扫工作,这一点来看,有点让人感觉回到了高中大学时代了。不说它好坏,不过也感觉蛮亲切的。
有一点让人觉得不好的是“代码规范”,刚进公司,介入项目的时候,很头疼的是代码的注视相当的少,暂且不说我不了解他们所用的框架,但是针对每一个代码文件,头部注视很多时候没有,所以一不了解,该文件的作用,二代码块注视也基本上没有。因为公司没有一个代码规范,也没有规定员工对命名规则的使用,注视的使用,所以有习惯注视的会,没有习惯的,就索性不写注视了。这样子的话,后期维护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员工离职之后的工作交接,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大麻烦。
还有就是制度规范,习惯了五险一金的工作环境,突然一家公司,只有三险,而且按照最低标准缴纳,而且还是单休,这个就让我们已经很累的IT人更加身心憔悴咯。
2.战略方向
记得有一次公司会议上,他们提出集思广益,学习其他企业的方式,由于我在日企呆过,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以前的模式。我提到了几点:
1.代码规范性;【作为IT起来来说,这个相当重要,如果你不用大企业的眼光来标榜自己,你就只能在小企里面挣扎。其中规范有数据类型的规范,命名规范,也包括精度规范】
2.需求定位;【其实这个应该是领导来跟对方交流,然后负责项目的项目主管,项目经理来定需求、设计书和指派工作。但是,公司的需求总是很简略,没有任何文档,口头传诉,然后剩下的自己去理解了。】
3.战略方向;【公司刚成立不久,就开始有作为销售部的人去拓展业务,一些OA,和生产型管理的软件,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接了一些项目,但是所花的人力成本都远超收入。索性接了一个律师楼的业务,而后拓展成律师协会,这是一个大头。要不然,盈亏更加明显。】
4.公司文化;【我一直觉得,照理说小企业的的文化虽然不会太明显,但是人情味肯定够一点,交流肯定会很多,因为人少估计饭局也多,但是似乎并不是这样的,我提议每个月聚餐一次,并不是因为要吃,而是大家在餐桌上交流更加融洽,事实上中国数千年下来都是如此。这个小小的饭桌文化还是蛮重要的,其他的文化需要沉积了。】
5.周会学习会;【一直都说大公司要“钉子”,希望你在一个方面的技能越钻越深,越研究越精,小公司要得是“渔网”,希望你越织越密,撒下去可以打捞更多的东西。公司每周都会有周会,我提议每周周会定一个议题,让其中的一个员工下周根据议题来讲解,给大家上课,议题可以自己定,不管是云技术,大数据,逆向还是安卓开发,可以让大家学习更多。】
在我看来,这样的公司发展有时候有点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虽然中途来进行一些意见采纳,让我觉得不是那种闭塞的一言堂,但是最终没有什么作用。原先的发工资的日子是每月20号,但是经常拖延,而我们作为员工的也只能是各抒己见,无法介入公司的发展战略,没有大企的发展观,怎么去求发展,我不知道小型企业怎么生存,或者他们也无法实施一些观点,因为有时候小城市对信息化的接纳都不是太完全,不愿意花钱去定制一些软件来对自己的产业进行管理,他们有时候觉得,相比于通过软件管理,人力的管理更加方便适合。这也是一个局限,公司不得不面对的困难。但是作为我个人来看,至少发现了它很多弊端,马上离开这公司了,有点惆怅,虽然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也跟一群人建立了友谊,有人走有人留,只能各自祝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