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路由器设置 > 新闻资讯 >

写给考研学生:凭什么让好大学要你

2014-04-09 00:35 浏览:

昨天晚上,叫上三位一起练拳的学生到家里,给他们看单片机长什么样。他们都在大三,一位学通信,一位学计算机,一位学机电。我想着,他们三人组合,该是有多强。学通信修过单片机课,过了;学计算机的喜欢上了单片机,正自学中;学机电的这学期选了单片机课,各种没感觉。鼓励他们在修课之余,可以找到办法,用实践的方式,真正地将课堂上讲的,书上写的,成为生动、鲜活的知识。生在这个年代,有不少的人建设了非常好的入门级资源,上淘宝可以很方便地买各种套件,各种散件,需要的只是,改变学习方式,让机械、呆板、被动的学习方式作古。


聊到大四的X同学,他的考研成绩很不错,但复试回来,非常遗憾,没有被录取。其中有一个原因,报考的学校今年生源特别好,有大量985211的考生在,“出身”不好,成了一块短板。他有些失望,说不打算调剂了,找工作吧。我在下午还和他讲,我们不随便调剂,找一般的学校,但这个学校的行业背景一定要深。有不少名声并不响亮的学校,在其所在的行业,却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学校,其他专业可能很一般,但优势专业值得去追。能进入到行业中去,对年轻人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在聊天中,妻子说了一个他知道的情况,她也和X同学谈过。她转述说,复试时,问起一个问题,X同学不知道,于是说没学过,还是说忘了。我意识到,就这一个问题的回答,就足可以让人在生源好的情况下将高分的他拒绝。


想起了身边大批的只为考研而学的同学,为了那一考,大三一年、大四半年,全围绕考研了,那几门考研课就是天,其他的,过了就行。我还知道一些下决心要考研的学生,有大一就准备着,去听考研英语辅导的,还有,为了后面有力气冲刺,故意在大一、大二松一松,所谓调整节奏的。只为考研,各种变味都有,可以想到,这样的结局,还会延续。


身处在扩招时代人们,可以想着法子骂扩招和扩招带来的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现状。然而,一些混乱,逐渐在走向有序。我在这几年,一直在提醒能影响到的同学,考研要考试成绩,但一定要对面试给予重视。我由衷地赞成研究生入学中,面试成绩占优的做法。这将引导着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延续考试第一的方式。这是我们的教育,能走出应试的方式。这就需要大学生,尤其是追求争取更好受教育机会的考研的学生,打开认知的大门,扩大知识面,学活各种相关的知识。因为在中学的学习太死了,我不遗余力地倡导工科的大学生们,用课内外有效的实践当前锋,去找到该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如果有了较宽和知识面,面对复试中不知道的问题,回答可以是:“这个问题,直接回答我没有把握,但是我在做(看)……时,注意到……,其中……。”末了,再来一句:“我不是很确定我是不是答到了点子上,还请老师指教。”这样的回答,不能是牵强附会的,需要有积累,能让人看到你的知识面,至少能让人看出你并不是死学知识的,也还能看出你是一个能一起讨论问题的人。我当老师久了,也参加过一些面试、答辩,其实很多问题,并不指望对方能答对,而是看他如何回答。有些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有些问题,所谓答案是有争议的。即使有定论的问题,想听到的是回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的解读。有一年本科生毕业答辩,问到的一个问题,一位女生就在像小学生背书一样,复述某本书上的定义,卡住了,翻着眼睛向上看,把说过的一句小声重复一遍,再将下一句大声地接了下去。这样的回答,做到了一字不差,遭遇的也只是低分甚至淘汰。


我在这几年,一直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要看本专业的科技文献。不管哪所大学,都提供了实体的阅览室,以及在线的数字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以前大学生想不到的便利。三位大三的学生中有想考研的,我给他说:“最酷的面试,你对导师(面试老师)说‘我看过X老师(报考的导师,或者是导师科研团队中的成员)的《……》文章,其中讲到……,我觉得……”这样的回答,是一个让人从心里不能拒绝你的回答。面试的过程,无论考官怎么问,回答者是有机会主动地将话题引入到自己能够发挥的话题上的,但这需要提前准备,甚至是积累。这个积累不是统一笔试后再突击的,是大学本该有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一位同事和我讲起,某学校计算机类研究生复试,就在OJ上考编程,交白卷的不是个别。本校一位同学就样铩羽而归了,我真庆幸他没有被录取。真的“如愿”了,苦头在后面哩。


有人担心没有将全力放在考试上,是否连上线的机会都没有?其实,大学的学习改变了,状态、效率自然不一样,收获是双份的。延续着高中熟悉的套路上大学,将彻底丧失改变学习的机会,这是一生的损失。“出身”卑微,我们更得拿出有效的学习,让人看到你的出众。我们没有211985的标签可以利用,依靠的就是自己。


这听起来,太不公平了。但事实就是这样。而换位思考一下,这对希望招到好学生的学校是公平的,如果招到一大批只会考试的研究生,我们的教育,只能是继续坠落的趋势。团队要有创新的研究成果,那是没有指望了。


追赶的人一定要走快一些的,以此让那些标签作古就是。有志深造的同学,就让有效、健康的学习,敲开好大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