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说Facebook,是在用了国内的人人网很久之后。从上大学到研究生毕业,我几乎每天都要上人人网,发发日志、照片,看看其他同学有什么动向等等。个人感觉人人网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QQ舒服多了。
某一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主题是有关人人网的。文章里面说,人人网是中国的Facebook。这时,我便对Facebook产生了兴趣,接着上网去百度了一把,才知道它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于2004年2月4日正式上线,其主要创始人为美国哈佛大学的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很有意思,比尔·盖茨也是哈佛大学的辍学生)。看来要想创业,就不能待在学校啊,呵呵。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打造Facebook》。作者王淮,是在早期加入Facebook的中国籍员工之一,在该公司工作了将近5年,现在已离职,在做天使投资。作者亲身经历了Facebook爆发性成长的五年,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写了出来,与广大的中国读者分享。
李开复老师为本书写了序,称本书“对于中国的创业者、工程师、学生都会有莫大的帮助”。确实,通读全书之后,感觉几乎全是“干货”,作者全面展示自己在Facebook的几年时间里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
作者基本上按照在Facebook工作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章节的安排,共包括了八章内容:
本书很少有华丽的词藻,内容平时,通俗易懂。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如何进入Facebook、如何开发产品、如何转到管理岗位、如何带好一个团队、如何看待天使投资和创新精神等,值得大家一读。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下个人对于社交网络的看法。
就在前段时间,中国的新浪微博(也叫做微博)在美国上市了,让我更加的关注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中国,社交网络有很多种,像:QQ、人人网、博客、微博、微信等。它们为人们的交流开辟了新的途径,用一张网络将自己与任何人联系了起来。
社交网络的发展速度让人瞠目结舌,有数据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早已超过5亿,微信的用户数已破6亿。那么不同种类的社交网络要想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需要怎么做呢?我认为:
第一,不要仅仅成为一个社交工具,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什么意思呢?例如,通过微信,我们可以购买理财通里面的基金来进行小额的投资;通过新浪微博可以进入支付宝来实现支付。要将社交网络作为一个入口,通过它能够实现很多其它的功能,像支付功能、抢票功能、查询功能等。
第二,在开放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用户的隐私。例如,我发布的每一条微博,只要是关注我的人,都可以看到。那么未来能否实现即使是我的粉丝,也只能看到我的部分消息,而且这部分消息是我愿意分享出去的,对于从事不同职业的粉丝,可以看到我发布的不同消息呢?对于我在社交网络上的个人概况,在别人查看之前,能否经过我的允许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第三,针对性地展示更加个性化的信息。现在微博和微信上的信息,很多都是垃圾信息。我个人就有这样的感觉,在微博上,要想找到某个人发布的消息,需要翻很多页才行。未来能否根据我的阅读习惯、职业和兴趣爱好等来给我推送消息呢?即使是我关注的人,只要他发布的某条消息不是我感兴趣的,也不要推送给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使用起来也越来越方便了,它必将引领未来人们沟通交流的新时尚,让我们拭目以待。《打造Facebook》,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推荐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