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来源于我和同学昨晚深夜的一段对话,个人感觉我这位同学遇到问题也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即将遇到的和已经经历过了的人绝不在少,因此觉得我认为有必要写成一篇博文,哪怕能发挥一点作用也算是一点点功德。先表明一点:很多东西大家都知道,一点也不会比我差,而且可能有很多的点已经被无数先辈提起过,所以请勿以为我在班门弄斧。PS:我的博文风格就是有不少“啰里啰唆”的东西,这点纯粹个人行为所致,也请大家谅解。
背景:同学是北大的在读研究生,我是正式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普通员工(本科毕业生)。PS:RickerYu是我的同事,资深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语言风格有所改动。
1.“很多都是自学的,好多东西都不会”。
这一点很多人都有体会,几乎每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都会遇到这一问题。我学习时也是没人教,就拿学习编程时讲吧,就看别人写的代码,自己一点点研究功能,然后改写,才一点点入门的。当然了,看经典的书籍也是必须的。当遇到问题或者需要设计某项功能时,我经常在想,如果是他会怎样做?这个也是我经常会用到和也会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假如是XXX,XXX会怎么做?假如你现在是25岁,你会怎么做呢?
(RickeYu:每个刚毕业的人或面临毕业的人都会有过这种感觉 ,东西是自己学的,乱点、杂点、没有什么系统性。很多毕业生到了公司都是从事打杂的工作,关键是你自己要上进,积极地为公司为你的leader解决问题,那总有一天会比他人先得到认可。其实IT这东西,放到公司很简单,给你个项目或job,你能做出来就是好手,其他的没有必要看。至于代码写的乱,写的不好这个问题,只要你在自己做项目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慢慢就会改进的,毕竟谁也不是一下来就会写程序的。至于好多东西都不会这个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其实当你走到外面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知道的或许还不如你多,即使真不会,我们有强大的学习水平,只要自己主动并愿意去学就可以了。)
2.“现在感觉什么都不会,郁闷的慌”、“很多东西完全不懂,没接触过”。
其实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不静心,时间越短越不能浮躁,越是感觉不会越要发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吃进去。现在关键是能静下心来,尽可能的借助外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一定非要找人带,因为这样的好机会不多,而且就算是有这样的人愿意帮助你那好景也不会长,除非,这个你懂(利益问题)。有问题抓紧找方法解决,结合论坛、微博、QQ群以及其他社交方式寻求“答案”都很不错。
(RickerYu:个人觉得这是个典型的不自信。第一,对自己学的东西不自信;第二,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人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现,当你在面对未知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顾虑,但只要你自己敢于去试,去try,往往结果就是,这东西没有你相像的那么困难。人到社会上都应该保持着一种心态就是去try and study,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点,不断的用这个点去try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try就可以study到很多的东西。)
3.“前一段时间刚学的时候,有问题就问,结果他们直接不鸟我”。
这个也是初学者经常遇到的“痛苦”,这个也不难解决。首先就是要明白,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解决你所谓的“难题”,谁都是从各种环境中跌打滚爬出来的,再说尽管经常有热心人的出现,但当下的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提问问题时要先搞清楚几个问题,你问的问题能不能自己通过别的方式解决?如何提问,以什么样的态度提问,问题的切入点如何,你对自己提问的问题有没有进行相关探索和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如果没有看过十分经典的《提问的智慧》,那我建议去认真读一读,那里讲的远比我讲的好。
再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群什么样的人也是关键,跟什么样水平的人在一起可能决定或至少要影响你自己是什么样的水平,这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本书我同事推荐给我看却还没来得及看,感兴趣的可以一同细读品味《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其中很多经典的道理!
(RickerYu:首先,这种“一有问题就问”的做法是不对的,其次,你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明白,别人是没有义务帮你解决你的难题的,所以在你打算问问题的时候,你最好先想明白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问题我是没有通过其他渠道去自己找过,比如百度,谷歌,知名的论坛等,如果这个问题是你自己研究过后还没有结果的问题,那再去问。
第二,这个问题我应该去问谁?公司和学校不一样,学校是学习研究的地方,而在公司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在干,有可能你去问这个问题会彻底的打断别人已经进行一段时间的思索的。有时很多人会疑问:我就一时忘记了某条命令或者某个函数的语法,随口就能回答的问题,那不能问么?我说要这要看人!
第三,我要什么时候去问?这里面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整理一下,把问题整理出来,在别人不忙的时候或上下班的时候一起去问,而不要一个一个的去问。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问的是你,一个人总是一有问题就找你,这样谁也是很烦的。)
4.“好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刚感觉找到了没多久就要实习了”。
我认为还是兴趣是关键 ,但有时广的知识面才能帮助你平衡兴趣跟实际的需要,多留条后路没有啥坏处。在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上,我也思考了很多,我觉得广度和深度这个谁先谁后没有关系,但我建议在保有深度的同时搞广度比较好,这个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大学时一位眼光独到的老师跟我讲过很多相关的话,“只要专注某一个点,一年熟,两年精,三年五年就是专家”(其实说的是深度,但广度何不是一样?一个词:“积累”!),这个我一直作为一种心理暗示在痛苦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PS:现在的研究生教育,甚至是本科教育,无不是图短平快!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什么技术学起来周期短见效快就让学生学习什么,这样做无非是减少自身的投入和成本,但确实是坑了一批人!特别有一点深有体会,跨专业考去的研究生最倒霉。
接着说时间问题。就因为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更要抓紧搞!改掉一些影响你学习和生活的不良习惯和方式,如睡懒觉,熬夜玩游戏等,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早上不早起浪费在被窝里。如果你在看完本文认为有一点对你有用的话就抓紧行动吧。
5.“自己学的东西都是跟实际需要相差很大,进了企业后才知道很多都用不上,白学了”。
这个也是很多人的错误想法,尽管这很实际很现实,但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路和方法。这个时代的互联网环境决定了学习要注重本质、注重基础。除了思想和方法最为关键以外,就是要寻找目标,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多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最好是能将之写成博文至少要做笔记,日后也好作为参考,回味起来也许会笑吧),加之勤奋努力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一定能有所成。
(RickerYu:俗话说的好,艺多不压身,学的多不是说没有用,只能说你现在还没有用到而已,或许不知道哪一天你就会发现有个东西,你学过但别人没有学过,这就是你的优势,学的多比学的少的优势就在于,你知道的比别人多。古人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这个道理。)
说这么多虚的,说点实的。我自己亲身尝试过一种方法,觉得不错,推荐给大家。那就是看招聘信息,广收集多统计,不仅方向把握准确而且针对性极强。我是分三步走:第一步,看,看招聘中列出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及岗位职责等,抓准需求和定位;第二步,查,查在招聘启事中出现的关键词,增加自己的广度,结合查一些别的信息如公司和相关产品以及其中蕴含的某些难以捉摸的点;第三步,动,与人事和技术人员交流,电话邮件都行,但这要看公司和发起招聘的人,有条件就多参加参加面试,在看看人家的面试经验,这里面道道儿很多,几十篇文章也说不清。
还是说多了无益,大家也难以从中受益,自己也没有这么多的经历和能力讲,说的越多反而错误百出,因此就此打住。总之多接触、多读书、多交流、多做笔记、多总结、多沉思!
最后,还是要“明哲保身”:以上见解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感知,有不对之处请各位多多包涵,正如开头所说“很多东西大家都知道,一点也不会比我差”,错误之处还请各位严厉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