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路由器设置 > 新闻资讯 >

蔡先生论道大数据之: 得"脑残"者得"天下"

2014-07-21 15:21 浏览:

  (文/蔡先生)今天说点题外话,说一说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我知道大家会觉得这斯和大数据有毛关系,不过细细琢磨这里的道道或许也有值得我们这些做企业或职场的朋友深思和借鉴的东西。

 

  冯小刚拍了N部贺岁片总票房不过30亿,张艺谋到现在总票房也就20亿,但初出茅庐跨界做导演的小郭拍了《小时代》123就跻身10亿票房俱乐部,这让老冯老谋子情何以堪。
 

  说道郭敬明不得不提韩寒的《后会无期》会不会也像《小时代》一样受到年青人追捧?票房如何?大可拭目以待,但是可以肯定地是,在商业运作和营收上郭敬明甩韩寒十条街,那么为什么郭敬明可以从写年轻人小说的年轻作家最后成为老板,跨界进入电影圈又成为炙手可热的编剧和导演,看似每件事都做的非常漂亮和到位?
 

  原因如是,盛大文学的侯晓强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打通文化产业链条,结果是被小郭一人给打通了,而且他一个人链接了资本和粉丝(脑残粉),这不是小郭的事业终点,他年轻想想空间更大。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小郭的成功在于:打造产品时是以用户为中心这样的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来运作的,冯和张这些过去的导演都是通过电影把自己的观点想法传递给观众让其去接受,自己爽再让观众爽的思维方式在拍电影,而小郭是了解观众(提示,这里的观众大多是年轻的90后脑参粉丝,他们是当下冲动、个性化消费的主体)需求之后让观众爽到极致的思维来制作和编剧(产品),成功运用大数据营销和粉丝经济,这算是互联网的两大利器。
 

  老蔡一直认为,郭敬明向左,韩寒向右,也许韩寒的社会定位和评价也不错,但是郭敬明在商业成就上甩韩寒10条街,韩寒说过一年赚500万就够了,或许他一年开销就这么多,而小郭赚得更多。关键是,喜欢韩寒的人多为80、70后相对理性和公知的人群,而小郭身边都是90后的脑残粉和想从这些人身上赚钱的土豪门。
 

  很多人都看了《小时代》123,说实话,稍微有点品味的没几个能看得下去,但是,这不重要,因为,他们不是《小时代》受众的人群,你不是他的粉丝,你不喜欢也没关系,他只要找到喜欢他的原意花钱给他的人并且服务好就可以了。郭敬明本人就是非常懂得自我包装和炒作的人,从他给自己揽的头衔就可知一斑,营销方案一波接着一波,他曾在采访时说,他从来没有完全休息过。就算公司去日本旅游回来还写了一本游记,卖了不少钱。
 

  看到这里我详细不少看官应该悟出些什么了吧,对的,是的...